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買賣外幣賺差價」作為退休後的收入,可行嗎?(三之三)

 「外幣兩得存款」是甚麼

回到文章早前提及的「外幣兩得存款」。
記得多年前,香港中國銀行推出這金融產品時,是用「外幣兩得存款」這名字。當年的宣傳是,無論匯市升或跌,存戶都可以賺得高息。

外幣兩得存款

其他名稱
今天,恆生銀行稱這產品為「更特息」投資存款;香港中國銀行稱這產品為「雙貨幣投資」。
「外幣兩得存款」通常是指港元和一隻外幣(例如澳元),一個恊定匯價(例如1澳元兌7.2172港元),存款期(例如7天),年利率(例如17.3505%),本金(例如 200,000港元,即27,711.578澳元)。

到期日的兩種情況
情況一:澳元升值,1澳元兌 7.2172港元或以上。存戶可得本金 200,000港元 加  665.5港元 (即年化利率為 665.5/200,000/7*365=17.35%)。
情況二:澳元貶值,例如1澳元兌 7.1672港元。存戶可得以澳元計的等值本金 27,711.578 澳元 加   92.212 澳元 (即年化利率為 92.212/27711.578/7*365=17.35%)。

無論升或跌,都可得高息
無論澳元升或跌,都可得高息回報,真神奇啊。
事實是,在情況二,澳元貶值了,存戶取得27,711.578 澳元 +  92.212 澳元 = 27,803.79 澳元。如果以當天的匯價轉回港元,只可兌得 199,275.32港元,存戶其實是損失了 724.68港元。

產品背後是「外幣認沽(看跌)期權」
當存戶開立「外幣兩得存款」時,銀行其實是在外匯市場,代存戶沽出「外幣認沽(看跌)期權」,由於是期權的賣方,可以收到買方付出的期權金,銀行把期權金以利息的名義,交給存戶。
再以上述「外幣兩得存款」為例,銀行是代存戶沽出「澳元認沽(看跌)期權」,「約定匯率」是:1澳元兌 7.2172港元。「期權」賣方收到買方的期權金是 665.5港元。

到期日的兩種情況
在到期日(即七日後),如果澳元升值了,即 1澳元兌 7.2172港元或以上,「期權」買方看錯了匯率走勢,損失了期權金。「期權」賣方(即存戶),便把期權金袋袋平安。
反之,在到期日澳元貶值了,例如1澳元兌 7.1672港元。根據「期權」合約,賣方(即存戶)一定要以「約定匯率」(即 1澳元兌 7.2172港元)把 200,000港元交給「期權」買方,換回 27,711.578澳元。
換句話說,當港元下跌時,存戶可以收到「港元本金」和「港元高息」;當澳元下跌時,存戶可以收到「澳元本金」和「澳元高息」。

儲存外幣,用以交付子女外國學費

「外幣兩得存款」適合有定期外幣需要的人嗎?
如果有子女在外國讀書,定期要以外幣交學費;又或者買了外國樓,做了外幣按揭,定期要以外幣供樓。當港元下跌時,存戶可以收到「高息港元」;當外幣下跌時,存戶可以收到「高息外幣」。那麼,他便可以在外幣下跌時,在匯價低位時儲存外幣,用以支付定期外幣開支。

沒有必賺的投資策略
當然,世上沒有必賺的投資策略,當外匯出現單邊市況,例如外幣一路上升,存戶在存款到期時只收到港元。在這情況下,最終也要在匯價高位時兌換外幣,用以支付開支。

儲存外幣,用以月供外國物業 

用「外幣兩得存款」作為退休後的收入
如果你沒有定期外幣需要,希望用「外幣兩得存款」的所謂高息,作為退休後定期收入,可行嗎?
筆者的答案是不可行,在香港退休的人,開支當然是港元。如果外幣下跌了,「外幣兩得存款」的本金和所謂高息,都是外幣。這些錢始終要兌換回港元,用作開支。到時,便要面對損失了。

《 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