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 ( 2010年6月17日 )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李東榮在哈爾濱表示,國務院近日已經批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試點擴大到包括黑龍江在內的20個省市,並將試點涉及的境外地域擴展到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國際化,又成為傳媒的熱門話題。究竟,甚麼是國際化貨幣呢?
一個國家的貨幣 ( 例如美元 ) ,如被稱為國際貨幣,她必須能發揮不列三大功能:
1.交易媒介:在國際貿易中,例如南韓由沙地亞拉伯進口石油、中國由澳洲進口原材料。雖然美元不是這些國家的本國貨幣,但卻往往用來作交易媒介,所以,美元是國際貿易中的交易貨幣。
2.計價單位:在國際貿易中,亦常常出現用美元來報價。由於匯價分分秒秒在波動,交易雙方( 例如日本和澳洲 ),各自用自己本國貨幣 ( 即日元和澳洲元 ) 來報價,匯價日日不同,討價還價時十分不便。如大家都改用美元來報價,便方便多了。
3.價值儲藏:對企業來說,從貿易中賺取的美元,他們未必急於把它們換成本國貨幣。原因是這些美元將來可能有其他用途,換來換去可能在匯價上有所損失。對於從貿易中賺取而又不急於使用的美元,一個更合理的做法,是替這些美元尋找更好回報。同一道理,國家中央銀行有不同的外匯儲備,其中美元比例很高,如何保值,便成了各國央行的頭痛問題。
為甚麼國際化貨幣,例如美元,會有離岸中心?
美元作為國際化貨幣,全球很多投資者都會擁有,他們都尋求以美元計價的投資機會。一個龐大而活躍的投資市場,便在美國大城市,例如紐約、芝加哥誕生。不過,除了紐約這些在岸美元市場,美元更有倫敦的歐洲美元市場(Euro-Dollar Market),原因是:
1.政治因素:不是每個擁有美元資產的國家,都和美國友好,例如美國跟蘇聯在冷戰的時代,蘇聯希望持有一些美元的資產,但又不想冒政治風險放在美國境內銀行,他們便把美元放在歐洲,而不是在紐約。
2.時區因素:對於歐洲國家和企業來說,如果在自己的時區,已有一個龐大而活躍的美元市場,便犯不著把美元放到另一時區的美洲。
3.監管和稅務因素:不同國家對其他國家的國民和企業的投資,會有不同的監管法例 ( 例如反對恐怖主義有關的法例 ) 和稅務要求。因此,有些個人或企業,不想被美國法例監管,或被美國徵稅,而把美元資產,放在歐洲美元市場。
有了美元國際化的經驗,讓我們估計一下
1.人民幣國際化的路,會如何走?
2.香港有沒有潛力,作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
3.假如人民幣終於完全自由兌換,上海會不會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