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領展房產基金」(二零零五年上市時叫領匯),香港股票市場多了一種類別,叫「房地產基金」REIT。這種投資產品是投資物業賺取租金回報,有點像買樓,但可以在股票市場即時買賣。又有點像買股票。
究竟投資REIT好唔好,和買樓收租點比較,本文嘗試討論分析。
1/投資的資產
一般人「買樓收租」,有關資產主要是「住宅」,買「寫字樓」和「店舖」來收租的人比較少。
相反,REIT投資的資產比較多樣化,有「商場」,「寫字樓」,「停車場」,「酒店」和「服務式住宅」。筆者有投資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REIT,好像沒有遇過專門投資「住宅」的REIT。
如果你鍾情於「住宅」,例如你是太古城專家,想找投資太古城的REIT,那麼REIT便不適合你了。
2/單一物業的風險
一般打工仔除了自住物業外,有能力多買一層來收租,數目不少。但擁有數層樓來收租的打工仔,便相對較少,因此,大多物業投資人,都面對單一物業的風險。
單一個物業,當然只可以坐落於一個地點,這個地點可能會出現不利於該物業的變化,例如樓宇的景觀被新建築遮擋了,這物業的價值便下跌。另外。單一個物業,一般只有一個租客,如果這個租客欠租,又或者轉換租客的空檔期,業主的收入便大受影響。
反觀REIT,投資一籃子物業,單一物業的風險,便被有效分散了。以「領展」為例,她有數十個商場,每個商場有數十個以上的租客。單一個商場或單一個租客出了問題,影響便很少了。而且,租客眾多,租約到期日亦分散了,換租客的空檔期,影響亦不大。
3/提高租金回報
單一個物業,要提高租金回報,裝修似乎是最佳手段。但由於物業的位置不會改變,租金不可能因裝修而無限地上升。
反觀REIT,可以動用資源很多。把商場重新定位,租金回報便可提高,例如,將商場重新定位成「親子商場」,吸引年輕父母消費;亦可引入穿梭巴士,增加商場人流。比起單一物業,REIT可提高租金回報的手段多很多。
4/加按
筆者年輕時擁有的第一個物業,數年間幸運地升了一倍,筆者於是找銀行加按,拿到的現金再投資另一個物業收租。當然,這樣做是加大了自己的財務槓桿,升市時收益加大,但跌市時亦會把損失放大,風險倍增。
REIT亦有類似的操作。
一般來說,REIT如要融資,最簡單的方法是透過銀行貸款。如果REIT的規模大,有評級基構給予評級,她便可自己發行債券,直接向市場集資。在香港上市的REIT,借貸和資產的比例只要不超過45%。便合乎監管要求。大家可能會覺得,45%的按揭要求,比散戶的七成按揭來得嚴緊啊!
據筆者的觀察,REIT是透過把物業重新定位包裝,提高租金回報。租金回報上升了,物業估值便會水漲船高。借貸和資產的比例便會下降,REIT便有空間用借貸來收購新物業了。
過去幾年,全球資金氾濫,物業估值上升,REIT正享受透過增加借貸來壯大資產的良性循環。
不過大家要小心,如果資金不再氾濫,物業估值下跌,良性循環變成惡性循環的話,理論上REIT會有再集資壓力,以乎合45%的借貸和資產的比例要求。
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405),2016上半年業績報告 |
5/外幣借貸
記得多年前,有金融機構推出以日元計價的樓宇按揭。誘因是日元利息低。金融機構借出日元給香港市民買香港樓宇(在買樓時當然要把日元轉成港元),而每月的還款是以日元計價。但由於一般市民難以管理外幣還款,這按揭不受市場歡迎,
但外幣借貸對REIT來說卻不陌生,例如「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405)」,她的資產全都在國內,租金收入全都是人民幣,但她有部分貸款是美元及港元,誘因是美元及港元的利息,比人民幣貸款低得多。
但當人民幣兌美元及港元貶值時,「越秀房產信託基金」的股價便下跌,原因有三方面:一/美元及港元的利息,以人民幣結算便會上升,侵蝕了以人民幣計算的利潤。二/美元及港元的貸款總額,以人民幣結算亦會上升,令借貸和資產的比例增加,加大再集資的壓力。三/以人民幣計算的利潤和股息,兌成港元分派給香港股東時,會因人民幣貶值而減少。
6/換貨
有些小投資者,亦是物業專家,很會捕捉市場口味,經常轉換她的投資物業。
REIT亦有類似的操作,以「領展」為例,她在2016年便賣出位置偏遠的商場,例如「黃大仙天馬苑商場」,卻買入旺角地鐵站的「旺角工業貿易署大樓」。「領展」這樣做,政治正確不正確,不是本文的討論範圍。但從投資回報角度看,筆者十分支持。
談過REIT和買樓收租的異同,下一篇會討論,誰適合買REIT,誰適合買樓,以及比較在香港上市的REIT。
那么详细的分析,谢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