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擇優收息易,低買高賣難」之九「風險不應逃避,只應分散」

積金局研究報告
香港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在今年二月分,發表了一個研究報告,名為「強積金制度2017年投資表現」,筆者很有興趣和大家分享,其中兩個圖表。


不同類別強積金基金的投資回報


上圖是不同類別的強積金基金,由強積金自2000年12月開始運作起計,這十多年以來的投資回報。

風險不應逃避
大家會發現,一般人認為風險最高的「股票基金」,投資回報率是5.5%(自2000年12月起的年率化回報)。而被視為穩穩陣陣的「保證基金」和兩類「貨幣市場基金」,卻只有1.2%,0.6%及0.7%回報。

道理其實十分簡單,要有投資回報,便要接受風險。不願意接受風險,不可能享受回報。逃避風險,亦同時逃避回報。


強積金每年的投資回報


「贏多輸少」與「輸多贏少」
上圖是強積金,自2000年12月開始運作起每年的投資回報,大家仔細看看便會發現,上升的年份有十二個,下跌的年份有五個,「贏多輸少」。這和大家對投資市場「輸多贏少」的印象,是不是大有出入呢?

大眾傳媒,為了要吸引眼球,喜歡誇大跌市,少談升市。所以大家對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的「歐債危機」,都有深刻印象。但是,2003-2007年的多年升市,大家的印象,便有點模糊了。

面對風險的心理質素
投資者的心理質素,是要透過大跌市鍛鍊出來。例如2008-2009年,當你要面對所謂「匯豐世紀供股」,你能不能冷靜面對,而不是人云亦云。

當出現大跌市時,大眾傳媒的財經版,充滿了人云亦云的言論,冇助大家獨立思考,是投資者的敵人。

如果你己經遇過: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金融海嘯」和2011年的「歐債危機」洗禮,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質素。那麼,在將來退休後的投資歲月,一定能獨立思考,冷靜面對,安然渡過。

投資是愈早愈好
所以,投資是愈早愈好。這便有機會在年青時接受金融風暴的洗禮。正如筆者在第一篇文章所說:「如果你是年輕的朋友,今天已懂得穏健投資,那筆者便要恭喜你,你將會比別人更早達到財政獨立(Financial  independence)這目標。

分散風險
當然,不是人人都能在年輕時便懂得穏健投資。不少人是在拿了退休金後,才想到這問題,那是人生中十分危險的時刻,因很容易會做錯決定。

對於上述處境,筆者的愚見仍然是,任何時候投資都要分散風險:包括1/分散投資到不同的投資工具,2/分開不同時間入市,3/分散投資到世界不同市場。

祝大家好運
本文是這九篇文章的最後一篇,希望這九篇文章,能使大家對投資,有新的想法,祝大家好運。

<全文完>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擇優收息易,低買高賣難」之八 ETF 與「主動型基金」

糊糊塗塗買基金
記得當年,畢業後工作了數年,便成為銀行的 Priority Banking 客戶。每次到銀行,可以不用排隊,而是坐在沙發等叫號碼,十分高興。

有次在銀行,一邊等,一邊喝咖啡。等等吓,糊糊塗塗地買了基金,銀行職員說這基金由大師級 Fund manager 管理,過去五年都跑贏大市。

可惜,買了之後,發現不容易找到有關基金的報價資料,全靠銀行提供。如果要把它賣掉,一定要等到星期四才可以辦到。每月看看月結單,頭幾個月基金表現不錯,後來便每況愈下,找銀行問問,才知道那位 Fund manager 走了。

後來自己找資料看,才知道這些由 Fund manager ,根據他們的研究心德,去決定投資組合的基金,叫做「主動型基金」。

「被動型基金」
自此,筆者便不再買「主動型基金」,而改買「被動型基金」,甚至直接買股票。

「被動型基金」,基本上沒有了所謂星級 Fund Manager,基金內的投資組合,會跟它追蹤的「指數」變動而變動。例如大家十分熟悉的「盈富基金」,它便是追蹤「恒生指數」。「盈富基金」的 Fund manager,基本上是個操作員,每當「恒生指數服務公司」決定把公司A踢走,換上公司B時,「盈富基金」的 Fund manager 不會有異議,只會照辦,他會按時把公司A賣掉,買入公司B的股票。

大部分「被動型基金」都是交易所買賣基金 Exchange Traded Fund (ETF),ETF的報價,買賣運作,和股票沒有分別,完全沒有上述「主動型基金」的問題。

「盈富基金」18年半的Total return是286%

「盈富基金」
「盈富基金」,是在 1999年11月上市,至今約 18年半,Total return 是 286% ,平均每年複息回報是 7.58 %。持有「盈富基金」便等於持有恒生指數的成份股,都是大籃籌,風險不高。而「恒生指數服務公司」會定期檢討成份股的表現,把不理想的公司踢走,換入更合乎他們要求的公司,這定期檢討令「恒生指數」可以與時並進。由於「盈富基金」追蹤「恒生指數」,因此「盈富基金」亦因而受惠。

美國 ETF 市場
香港引入ETF已經十多年,但市場的廣度及深度,和美國還差太遠了。在美國,不同主題的ETF,都可以買得到。如果你想把ETF 賣掉,由於成交活躍,難度不大。反觀香港,除了熱門的幾隻ETF(例如:盈富基金),其他的ETF,成交不多。

如果你有美國股票戶口,你的選擇便很多。你可以買追蹤不同地區股市指數,或不同行業指數的ETF。例如,你看好南非,ETF 市場有 EZA,它追蹤 MSCI South Africa 25/50 Index ;如你看好俄羅斯,ETF 市場有 FLRU,它追蹤 FTSE Russia RIC Capped Index 。這樣,就可以做到「彈指之間,投資全球」。

不過,筆者更有興趣介紹的是行業 ETF,例如,你看好全球的公用事業,ETF 市場有 JXI ,它追蹤 S&P Global 1200 Utilities Sector Index。但是,這 ETF 的息率只有 3.58%(稅前),不太吸引。高息一點的,有專門投資公司債券的 HYXE,它追蹤 the Markit iBoxx USD Liquid High Yield ex-Oil and Gas Index,息率有 5.56%(稅前)

ETF 的好處與風險
ETF 這投資工具,可以用小小資金,便買到不同公司的股票,十分方便地去分散風險。但是,它卻增加了另一風險,即 ETF 發行人倒閉風險。因此,大家不要集中買同一 ETF 發行人的產品,以策安全。

下一篇

註:
1/「盈富基金」的港交所股票號碼是2800。EZA,FLRU,JXI 和 HYXE 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2/  筆者用「盈富基金」,EZA,FLRU,JXI,HYXE,作為例子,去說明一些想法,並不是推介它們,希望大家留意。
3/ 利益申報:筆者沒有持有「盈富基金」,EZA,FLRU,JXI,HYXE。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擇優收息易,低買高賣難」之七談談「領展」

「領展」
「領展」的全名是「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在2005年11月上市,招股價10.3元。上市時公司叫「領匯」,後來發現這名字在內地被人註冊了,不方便拓展內地業務,於是在2015年8月,改名叫「領展」.(為了方便討論,在下文,不論所述年份,都稱它為「領展」)

上市時,「領展」的資產全部都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分拆而來,資產包括零售商場及停車場。在上市起初的五、六年,「領展」的主要工作是「資產提升計劃」,例如「領展」把港鐵樂富站上蓋的樂富廣場,分期翻新,和重組租戶組合,以達至增加租金收入的目標。

「領展」的北京歐美匯購物中心(EC Mall)

EC Mall 人流不錯,廁所較同區由內資營運的商場清潔
房委會」化
在2011年7月,「領展」向南豐集團收購將軍澳南豐廣場商場,自此,「領展」開始增加「非房委會」的資產。在2014年11月,「領展」全資收購位於北京中關村的歐美匯購物中心(EC Mall),開始進軍內地。

另一方面,在2014年,「領展」透過招標形式出售旗下五個「前房委會」的商場。其後,「領展」出售不少「前房委會」資產,令它的資產,愈來愈「非房委會」化。


截至2018年4月,「領展」共派了24次股息

Total Return
從政治的角度看,「領展」是政治家們的民意提款機,每次「領展」股東會,都有政治家到場示威,拍拍照,放入下次競選宣傳品中。
從理財的角度看,投資「領展」收穫豐富。截至2018年4月,「領展」共派了24次股息,派息金額每股共16.3617元。亦即是說,如果你用招股價10.3元,持有「領展」至今,你付出的本金,已經全數取回,還另加每股 6.0617元淨現金落袋。

除了股息,股價升幅亦十分可觀,截至2018年4月24日,「領展」的收市價是67.4元,是上市價的6.5倍。賺息又賺價,令 Total Return 升幅可觀,「領展」上市至2018年4月24日的 Total Return,達 840%。


「領展」2005年11月上市至2018年4月24日的Total Return 達 840%

「匯賢」和「領展」
上一篇拙文提到的「匯賢」和本文談的「領展」,是在香港上市的 REIT 之中,兩個極端例子。前者是跑輸大市,後者則是名列前芧。假如有一位投資者,在「匯賢」上市當天2011年4月29日,把二十萬元資金平均分成兩份,十萬元買「匯賢」,十萬元買「領展」,會出現甚麼結果呢?

如下圖所示,「匯賢」在這時段的 Total Return 是 6.61,而「領展」的是 265.15,換句話說,100,000元「匯賢」變成106,610元,而100,000元「領展」變成 365,150元,「匯賢」和「領展」合共值 471,760元。亦即是說,200,000元資金,七年升值了136%,平均每年複式回報13%。

「匯賢」和「領展」的 Total Return ,2011年4月29日 至 2018年4月24日
 三年後食過返尋味
而這位投資者在三年後,即2014年4月29日,再投資十萬元買「匯賢」,十萬元買「領展」,會出現甚麼結果呢?

如下圖所示,「匯賢」在這時段的 Total Return 是 27.71,而「領展」的是 107.51,換句話說,100,000元「匯賢」變成127,710元,而100,000元「領展」變成 207,510元,「匯賢」和「領展」合共值 335,220元。亦即是說,200,000元資金,四年升值了68%,平均每年複式回報14%。


「匯賢」和「領展」的 Total Return ,2014年4月29日 至 2018年4月24日

冇人是先知,要分散投資
「冇人是先知,要分散投資」,是投資的硬道理。在2011年4月29日,沒有人可以準確的告訴你,「匯賢」的表現會那麼差;另一方面,在2011年4月29日,誰可以肯定,「領展」的表現會那麼好。很多所謂專家的所謂分析,往往是事後孔明。作為小投資者,分散投資到不同股票,是最王道的策略。
此外,在上面「三年後食過返尋味」的例子中看到,「領展」在第二次買入時,表現已沒有第一次買入時般強勁,但剛好「匯賢」轉強,令整體平均每年複式回報達14%,比第一次的13%更佳。分開不同時間入市,有令投資回報更平穩的效果。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到 David Webb 的網站,試試每年入市,甚至每月入市(即 MPF 的做法)的效果。

「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除了 1/分散投資到不同股票(或不同的投資工具),2/分開不同時間入市;之外,還有,3/分散投資到世界不同市場。

在下一篇拙文,筆者會談談 ETF (Exchange Traded Fund),透過 ETF,大家可以很方便地分散投資到世界不同市場,更好地分散風險。

下一篇

註:
1/「領展」的港交所股票號碼是823。筆者用「領展」作為例子,去說明一些想法,並不是推介它,希望大家留意。
2/ 利益申報:筆者持有「匯賢」和「領展」股票。
3/ 由於通脹的關係,去年的一元不等於今年的一元,但本文不是學術文章,為求簡潔,數字不作通脹調整。
4/ 「匯賢」是人民幣股票,「領展」是港元股票,本文為求簡潔,把人民幣和港元的兌換價,在2011年4月29日 至 2018年4月24日期間,假設沒有變化,亦沒有買賣差價。例如,在文中提到的「100,000元「匯賢」變成127,710元」,是指用100,000港元兌換成人民幣,去買「匯賢」,然後用 Total Return 27.71去計算期末的人民幣價值,再把它兌回港元,由於假設兌換價不變,因而得出期末「匯賢」的港元價值是127,7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