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國際金融中心 – 香港、上海

現代社會,有些人或機構,擁有過多資金,例如人壽保險公司,他們要替他們的資金,尋找出路,他們是市場的資金提供者。另一方面,有些人或機構,需要找尋資金來源,例如地產發展商,要為他們的地產發展項目,尋求資金,他們是市場的資金需求者。

金融中心,便是一個讓資金提供者和資金需求者,互相碰頭,討論和交易的地方。有關的金融產品:可以股票、債券、商業票據…等等。

如果交易雙方,都是來自本國,例如一個來自四川,一個來自湖南。那麼,這個金融中心便是一個國家內的金融中心。今天的上海,正扮演中國國內金融中心的角色。她正在為中國國內的資金提供者和中國國內資金需求者,提供一個金融平台。

在不久的將來,HSBC或會在上海股票市場上市。如果成事,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便更上一層樓,她開始為中國國內的資金提供者和中國境外的資金需求者,提供一個金融平台。不過,就算HSBC上海股票市場上市成功,上海仍不算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她祇是為中國國內的資金提供者,提供一個資金出路。

所謂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個雲集不同國家的資金提供者和不同國家的資金需求者的中心。早前,俄羅斯鋁業(486)在港上市,意味着俄羅斯的資金需求者,在香港找到不單是來自香港,更大比例是來自歐美的資金提供者。這種服務非本地資金提供者和非本地資金需求者的金融中心,才是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離這一層次的金融中心,還十分遙遠。

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要有以下元素:
1. 自由流通的貨幣:對於國際金融市場參與者來說,經常有需要將資金,由A國掉到B國,捕捉不同地方的投資機會。假如一個金融中心有外匯管制,資金流入流出需要監管當局批准。那麼,這個金融中心,對於國際金融市場參與者來說,吸引力便大減。
2. 國際信任的司法制度:和足球比賽一樣,遊戲規則是公平比賽的重要條件,這些規則,對所有市場參與者都一視同仁。規則的制定,公佈和執行,都是在一個透明和可預見的制度下進行。現在,世界兩大金融中心:紐約和倫敦,都是行普通法的。似乎,國際金融市場參與者對行普通法的金融中心,是比較有信心。
3. 資訊自由:市場分分秒秒在變化,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件,都有可能影响投資前景。當一件發生之後,有關訊息,基於不同理由 ( 例如:防止引起公眾恐慌、宗教和諧、民族和諧、甚至國家安全…等等 ),而不能如實、有效地到達所有市場參與者,出現所謂「資訊不對稱」的現象。那麼,那些有關係的,神通廣大的,便佔盡優勢。這樣的金融中心,不可能受國際金融市場參與者歡迎,參與其中。

上海一直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來自各省市的資金提供者和資金需求者,都能在上海找到交易對象。對於他們來說,大家都用人民幣,上海的司法人才,資訊流通,以國內標準來說,肯定數一數二,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這一美譽,當之無愧。但要走出國門,做國際金融中心,卻是另一回事。

2009年3月25日,官方新華社報導,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製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作為中國人,看到這報導,心情特別輕奮。這代表到2020年,上海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三大元素:人民幣自由流通國際、建立國際信任的司法制度和資訊自由,都應該已經實現。

但想深一層,報導中的「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應該是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吧。甚麼是「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有機會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